潛水是太空夢的很好練習之一,也是認識演化、風險與資源的很好機會

我也有太空夢,我們一起來準備

其實在很久以前,我聽到別人說想要上外太空,也覺得是很愚蠢、癡人說夢的事情,一直到最近幾年慢慢開竅了,加上持續有許多夢想狂人,努力推動人類的太空夢,不論是維京集團創辦人布蘭森、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、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...,這些人的執行力都不是開玩笑的。

準備太空夢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準備錢,維京集團創辦人布蘭森的Virgin Galactic已接受逾700位客戶太空旅行的訂位,每人收費25萬美元。跟我預估的差不多,大概在一千萬台幣左右就可以夢想成真。



如果你是洪堡德、達爾文?你願意冒險去探索世界嗎?

太空夢的錢說多不多、說少不少...,但是問題真的只有錢嗎?

讓我們回到洪堡德、達爾文的十八世紀,除了他們兩人本身有豐富知識的專業(洪堡德原本工作是地質學家、達爾文有醫學方面的訓練),也是付出許多金錢、勇氣與心力,才能夠去探索世界,帶給人們前所未有的見聞。

其實人類演化的速度是很緩慢前進的,回顧歷史可以知道,大航海時代是十五到十七世紀,首波勇者先是探險與發現,後是通商與殖民,藉由大航海時代,人類才開始對地球有了初步的認識與了解。

隨著洪堡德、達爾文的詳實筆記,人類才發現自己的無知與渺小;洪堡德發現無數新物種,更有將近「300種」植物、超過「100種」動物以他命名;對比現今的許多科學家,窮竟畢生研究就是希望能夠有「一個」新發現能夠以自己的名字命名,先行者的優勢與豐沛資源,可以看出明顯的差異。

人體親身體驗是勝過文字、照片、影片千百倍的

洪堡德帶著幾位挑夫,攀登南美最高火山之一,六千公尺左右的南美欽波拉索火山,寫下了幾段令人讚嘆的描述:

「他們在一顆卵石上見到最後一片地衣,之後就再無任何生命跡象,因為到了那個高度,不會再有植物或昆蟲。甚至連先前幾次登山可見的兀鷹也消失了。當濃霧將空氣粉刷成一片詭異的虛空,洪堡德覺得自己完全脫離塵世。他說,「彷彿我們困在氣球裡」。然後,濃霧突然消散,露出欽波拉索山白雪封頂的山峰與藍天相襯。

洪堡德驚歎這幅「壯麗景象」,「接著看見前方有一道巨大裂隙—寬約二十公尺、深約一八三公尺。然而,除此之外,別無登頂之路。在此之前,不曾有人來過這麼高的地方、吸過這麼稀薄的空氣。正當洪堡德站在世界之顛、俯瞰交疊的山脈,他開始對這個世界有了不同看法。洪堡德將地球看作一個龐大的生命體,認為其中一切彼此相連。他大膽構思一種關於自然的新看法,迄今仍影響我們如何理解自然世界。」

如何訓練體驗、認識大自然

在人身安全為前提下,多多體驗、認識大自然,會是我們跟隨前人腳步很好的方式,台灣有豐沛的海洋資源,所以潛水也是很好的方式,而且潛水算是全身浸入式體驗,某人開心到不行的照片,我想任何文字形容都是累贅,只有讓本人親身體會一回,才知道海洋世界的美好。



台灣也有火山地形,就在交通方便的陽明山,如果震撼度不夠,台灣人很常去日本的,也可以考慮日本的阿蘇火山,圖片為網友分享,列為口袋景點之一。



演化、風險與資源跟我有什麼關係?你還記得網路嗎?

前面講的許多東西,我不知道我的作文能力是否足夠說明,短暫歸納個目標給大家,就是「網路」,根據最近全球百大富豪的統計,有許多人的財富快速累積、大幅增加,都是來自於網路,千金難買早知道,但是我認為網路就是上述幾項關鍵字的累積。

首先是人類與大自然都是持續在進行演化。網路是人際溝通方式的最新演化,我們錯過了網路,不用擔心,還會有下次機會,只怕我們沒有準備好。

潛水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生物的演化,地球早期生物都是從海洋世界來的,後來才有爬蟲類、哺乳類...,甚至鯨豚又從哺乳類回去海洋中...。

這些書本中、博物館內都有的知識,當我實際接觸到這些生物之後,感受更深刻、更明顯,更能體會生物是持續在演化中的、生命是生生不息的。

千金難買早知道,錯過了永遠還有下次機會


大部分的人類與生物,都是喜歡待在舒適圈的,我也是如此,離開舒適圈就是要承擔著風險,但是相對而來的,就會有豐沛的資源作為吸引力,吸引我們冒險過去嘗試、過去挑戰。

演化到處都在發生,金融產品也在演化,像是我認為指數型ETF也是很成功的金融產品演化,次級房屋信貸可能就是失敗的金融產品演化;電動車、人工智慧也是即將發生的人類演化之一,成功或是失敗還不知道。

就像我兩年多前投資虛擬貨幣,我認為虛擬貨幣有機會是新演化的金融產品,然後就不小心噴射、爆發了,雖然目前仍未有定論,但是就是綜合上述幾個想法,才會這樣投資了,未來幾年換幾顆幣,去實踐太空夢,看起來也是剛剛好而已xd。

你或許不見得認同我的看法,但是我認為每個人都可以小部分嘗試這些演化的產品,投資些指數型ETF、買台電動車來開...,都是很好的方式跟上世界的改變,然後多看些書、多了解新科技的進步,就像DNA技術已經說明人類大部分DNA都是來自智人,少部分混合尼安德塔人DNA,人類DNA沒有因為白人、黑人、黃人就差異很大。

以古為鏡 可以知興替

從歷史的經驗與教訓,真的可以學到很多東西,譬如地球已經被人類污染,不論是陸地或是海洋,今天如果我們登陸外太空,我們是不是能夠記取教訓,用更好的方式去經營;其實人類是可以的,回顧美國或是日本的歷史,新移民借用國外制度的優點,在本國大刀闊斧地執行,有機會出現非常好的成果。

如果你是新認識我的朋友,可能會覺得我講得很誇張,如果你是認識我多年或者親眼看過我的朋友,其實我也是一點一滴,慢慢改變、慢慢誇張起來的。

同樣都是哺乳類,老鼠、猴子、人類...差別有很大嗎?

我不是生物演化的本科生,所以描述起來可能有誤會,但是我的理解是恐龍大滅絕之後,哺乳類老鼠生存下來了,後來少數老鼠勇敢的爬上樹了,以便獲取更多食物,然後經過長時間演化出來了猴子;再來樹上的資源也逐漸減少,因此又有少數猴子走下了樹木,然後經過長時間演化成猩猩與人類...。

人類一定會繼續演化的,會是像電影演的神人嗎?我不知道,但是我只是慶幸我不是猴子xd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鄭正一老師殘扶險課程心得筆記三:殘扶險對於我的家人長輩有極大的幫助,相信 對你們也有

奇美博物館,來台南必看,動物廳導覽資料準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