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資理財的目的是什麼?

投資理財的目的是什麼?

最簡單就是賺錢。

賺錢賺多賺少差很多。

在大詩人投入全職產業分析師以前,其實也沒有認真想這件事,但是因為產業分析師跟台積電工程師薪水差距太大,年收入差距一半以上,雖然平常沒事很喜歡研究產業新聞,但是要減少收入,可是不能開玩笑的。

雖然產業分析師的時候還是單身,沒有太多家庭負擔,但是必須嚴格面對自己的績效,投資報酬率必須是多少?才能夠對自己負責。





最經典的投資模範就是鼎鼎大名的巴菲特,三十年長期平均投資報酬率有20%左右,三十歲左右年紀輕輕的我,想說要媲美這個績效,加上個人手邊儲蓄的一百多萬,每年可以透過自己操盤,獲利彌補薪資的差距,這樣我就可以一邊做自己喜歡的事情,一邊獲得薪資收入與投資報酬,真是太美好了。

時間大約是2007年金融海嘯前,大盤持續創新高,看看自己手邊的獲利,單一個股是有超過20%,如果整體合計起來是遠遠不及20%;再來遇到金融海嘯初期,也是來不及跑,持股殺得比大盤還嚴重,嚴重打擊信心,根本是賠了夫人又折兵。

其實全職投入金融產業,才發現每個行業分工都是非常細的,光是產業研究就細分了非常多領域,僅以台灣而言,像我是半導體領域,還有光電、通訊、資訊...,跨了不同產業就有如文字天書,更不用說投資團隊,還有分做研究的、負責操盤下單的、負責找錢的、負責客戶關係的...,每個角色都有其功能作用,絕對不是業餘人士可以想像的。

所以我在產業分析領域的專業知識,獲取市場行情的薪資收入,不見得能夠提高我在投資方面的報酬率,投資市場上還有很多需要學習與改善的,因為如果我的目標是要打敗大盤、媲美巴菲特,就是需要靠自己的能力與想法。

過往有很多想要偷懶、偷雞的時刻,隨意聽信名牌、謠言,衝動的下單投資,往往結果都是難以預料的爛;漲也不敢追加,小漲就賣出;不動就沒有耐心;跌更是懷疑人生,到底是要加碼還是認賠?

這種煎熬相信很多有資歷的投資人都懂。

於是我開始回歸初心,我是不是獲得一般般的績效就夠了,就是跟大盤一樣也不錯啊,也不用一定要打敗大盤,特別彰顯自己厲害。

實際執行起來後,更是發現指數投資這種方法,是有很大的哲學含義,偶爾不信邪想說低買高賣,看看能不能多賺點價差,往往證明賺錢不是那麼簡單。

指數投資時間不會比較快、也不會比較慢;績效不會比大盤好、也不會比大盤差;每個指數投資人之間,比較大的差異可能來自於本金多寡,比較小的差異可能來自於資產配置比例。

投資理財如果只用指數投資會很無聊,因為很少會解釋今天大盤的漲跌?解釋少就更沒有話題跟同好交流,所以社群內的話題性很少。

所以到後來我發現自己的目標是,利用一點點小錢來證明自己的觀察與論點,獲得一點點小樂趣與小報酬;但是我主要的投資部位,依然是透過指數投資來完成。

自己的觀察與論點,是別人難以複製與執行的,所以我很少公開說明,畢竟這個也不是我推廣投資理財的目的。

所以您自己投資理財的目的為何?還是需要您自己好好地問自己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鄭正一老師殘扶險課程心得筆記三:殘扶險對於我的家人長輩有極大的幫助,相信 對你們也有

奇美博物館,來台南必看,動物廳導覽資料準備

給錢才是真愛,我如何評估付費課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