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資理財之前,你可以自己想想的幾個問題?
投資理財之前,你可以自己想想的幾個問題?
ㄧ、要先有錢再學投資理財?還是要先投資理財才會有錢?
這個問題跟,先有天份再來學習?還是要先學習才會有天份?的道理類似
所以有天份而不肯認真學習的人,是不會有卓越的成績的;有錢而不肯理財的人,也不會有傲人的財富的,不要再傻傻地期待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了,趕緊學習比較實在。
相關閱讀請自行腦補:刻意練習
二、沒錢還需要投資理財嗎?
自己本身的狀況,與上一代留給我們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,簡單的比喻是我們出身在台灣,或者是出身在落後國家,相差的知識、財富就會很大,所以自己本身有沒有錢,跟自己有沒有努力、有沒有付出,有可能沒有很大的相關。
但是我認為還是值得持續努力、付出、學習,因為這樣做的結果,還是可以提供下一代比較好的環境、比較有目標、比較有希望,至少可以為了下一代,拉近不平等的差距。
相關閱讀請自行腦補:階級世代
三、身教大於言教,沒有行動、沒有變現,都只是理想與夢想
很多人都知道理財很重要,可是都不願意自己親身去做、親自去學習,請把未來對子女耳提面命的事項,先自己努力去做到、去執行。
還有不論你是哪一招、哪一派,務必開始行動,以及回顧檢討,不然總是空口說白話,理論都很會講、實務沒辦法,講的比唱的好聽。
金錢、房屋傳過三代沒有意義,知識、智慧傳過三代才是厲害
金錢、房屋都是死板板的,投資理財的知識、智慧才能夠傳給後世,而且隨著時間的持續積累,更顯得價值非凡。
四、你覺得整體投資理財的時間需要經歷多久?三十分鐘?三個月?三十年?
如果三十分鐘就可以完成的投資理財,大概是指進賭場、上賭桌,或者是買樂透,三十分鐘很快就會知道結果。
三個月是買明牌、靠小道消息、靠通風報信;賺了下次再來一次,繼續賭運氣;賠了罵消息來源是騙子;不賺不賠,也是罵消息來源沒用。很多人就這樣不斷的循環,三個月持續加碼、累積試驗,也是找不到方法,然後,然後就放棄了。
三十年才是正常的預期時間,除非你永遠離開賭場、離開投資市場,才代表你的投資理財時間結束。
五、你對於投資理財的目標為何?年化複利報酬是多少?2%? 20%? 200%?
做一件事情一定要知道比較的標準,2%類似於無風險報酬,也是有賺錢,只是這個無風險報酬幾乎等於通膨,這個只有數字增加,但是消費能力幾乎沒有增加,這個幾乎不算是投資理財,這個比較算是存錢。
世界首富之一的巴菲特,三十年整體公司的平均年化報酬率就是20%左右。超過這個數字的不是曇花一現的短期煙火,就是眼花撩亂的貪婪詐騙。
六、你覺得投資理財怎麼樣才算是合格?怎麼樣才是達到標準?
如果是股票型投資的,最好的對比標的就是大盤指數,依照不同市場、不同時間區段,長期大盤指數的年化報酬率有8~12%,所以個人操盤對比的績效,至少要有類似的表現,而且是要超過3~5%,廢話,你做那麼多功課,難道都不用薪水嗎?
同樣的道理,如果是房地產包租公的,最好的對比標的就是Reits,Reits的年化配息率通常是~3%,所以作為包租公的收租效果要有3%以上,並且還要額外加上自己的薪水,廢話,房東都不用處理的嗎?外包給代租、代管也是要費用啊。
然後淨值增加部分,單一房地產好比單一個股,相較於指數型的產品,波動比較大、風險比較高,運氣好漲幅超越平均,運氣不好漲幅低於平均,甚至會賠錢,指數型Reits長期來看幾乎都是上漲的,道理類似指數型ETF,如果是單一個股、單一房地產,跌價之後很容易長期躺平。
七、怎樣才算是有錢?怎樣才能退休?
最初期的目標當然是設定所得替代率,所得替代率的意義在於,你的被動收入對比你的薪資收入,一般來說勞工所得替代率大概在60%左右,但是變數還很大,因為萬能的政府隨時都可以修改,所以最好還是靠自己。
所以當所得替代率到了60%的時候,理論上你是可以達到政府的退休財務狀況了,剩下的工作時間都是自己多賺的,如果提早十年等於多賺到十年的生命。
所得替代率達到100%的時候,代表你幾乎不用出賣你的工作時間,就可以獲得接近的金錢收入,雖然不見得是衣食無憂,但是至少有某種程度的財務安全,至少可以反思人生的意義與目的,至少可以有機會嘗試不同選擇,或者將時間付出在你重視的事情上面,譬如小孩、家人、興趣...。
八、指數型ETF投資最大的缺點是本金要大,本金要靠工作薪資所得,有沒有其他加速方式?
理論上是沒有其他加速方式,即便每年執行資產配置、再平衡,每年效果也是有限,更何況這個本來就是應該要執行的,任何短期判斷漲跌、市場的操作,大多是徒勞無功的。
但是無奈之下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穫,因為這個來自於對金錢的看法不同,當你對於指數型ETF有信心之後,你會重新檢視你名下的所有資產,以及你所可以影響到的資產,往往可以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時候,逐步地擴大指數型ETF的比重,甚至是遇到天上掉下來的禮物、遇到意外之財的時候,你會知道可以改配置指數型ETF,會是更心安、更穩妥的選擇。
其他有想到再來補充
最後一點、這個投資理財方式,是否可以簡單地再複製、再驗證?
最小額度、最低限度的買進指數型ETF,長期持有超過五年以上,搭配股債資產配置、再平衡、再投入,退休之後,每年再依照股、債、現金比例,直接賣出指數型ETF換取生活所需的金錢。
上述這段話為何沒有明確的產品名稱?因為很多的指數型產品有類似的作用、效果接近,所以可以依照個人喜好執行,通常太過膠著這個問題的,其實是想問選擇哪個產品報酬率最高?這個就犯了我們指數型ETF派別的大忌,我們不是只追求單一產品、或是組合產品報酬率最高而已,交易的聖杯不僅僅局限於最佳報酬率。
這幾句話是我這幾年分享下來,不斷修正、精簡的做法,未來當然有可能在做微調,但是我相信這個做法,是很多人可以再複製、再驗證的。
所以我最後的問題也搭配我唯一的要求,請有參與過我的分享的朋友,務必在有信心之後,也大方的跟你周遭的親友分享。
也歡迎你仔細想想、找找答案、反覆思慮,可以分享給我你整個思慮過程,@我提問,我也可以公開回饋給你我的想法,這樣對彼此才是更有助益。
補充說明,以上所有的問答都沒有提到比特幣、區塊鏈,但是個人所有的投資思維都是來自於指數型ETF,個人也深信自己是受益於此正確的觀念養成,才能夠在比特幣領域獲利,如果沒有了指數型ETF的支持,我想我也會很早就在比特幣陣亡、掉隊了。
ㄧ、要先有錢再學投資理財?還是要先投資理財才會有錢?
這個問題跟,先有天份再來學習?還是要先學習才會有天份?的道理類似
所以有天份而不肯認真學習的人,是不會有卓越的成績的;有錢而不肯理財的人,也不會有傲人的財富的,不要再傻傻地期待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了,趕緊學習比較實在。
相關閱讀請自行腦補:刻意練習
二、沒錢還需要投資理財嗎?
自己本身的狀況,與上一代留給我們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,簡單的比喻是我們出身在台灣,或者是出身在落後國家,相差的知識、財富就會很大,所以自己本身有沒有錢,跟自己有沒有努力、有沒有付出,有可能沒有很大的相關。
但是我認為還是值得持續努力、付出、學習,因為這樣做的結果,還是可以提供下一代比較好的環境、比較有目標、比較有希望,至少可以為了下一代,拉近不平等的差距。
相關閱讀請自行腦補:階級世代
三、身教大於言教,沒有行動、沒有變現,都只是理想與夢想
很多人都知道理財很重要,可是都不願意自己親身去做、親自去學習,請把未來對子女耳提面命的事項,先自己努力去做到、去執行。
還有不論你是哪一招、哪一派,務必開始行動,以及回顧檢討,不然總是空口說白話,理論都很會講、實務沒辦法,講的比唱的好聽。
金錢、房屋傳過三代沒有意義,知識、智慧傳過三代才是厲害
金錢、房屋都是死板板的,投資理財的知識、智慧才能夠傳給後世,而且隨著時間的持續積累,更顯得價值非凡。
四、你覺得整體投資理財的時間需要經歷多久?三十分鐘?三個月?三十年?
如果三十分鐘就可以完成的投資理財,大概是指進賭場、上賭桌,或者是買樂透,三十分鐘很快就會知道結果。
三個月是買明牌、靠小道消息、靠通風報信;賺了下次再來一次,繼續賭運氣;賠了罵消息來源是騙子;不賺不賠,也是罵消息來源沒用。很多人就這樣不斷的循環,三個月持續加碼、累積試驗,也是找不到方法,然後,然後就放棄了。
三十年才是正常的預期時間,除非你永遠離開賭場、離開投資市場,才代表你的投資理財時間結束。
五、你對於投資理財的目標為何?年化複利報酬是多少?2%? 20%? 200%?
做一件事情一定要知道比較的標準,2%類似於無風險報酬,也是有賺錢,只是這個無風險報酬幾乎等於通膨,這個只有數字增加,但是消費能力幾乎沒有增加,這個幾乎不算是投資理財,這個比較算是存錢。
世界首富之一的巴菲特,三十年整體公司的平均年化報酬率就是20%左右。超過這個數字的不是曇花一現的短期煙火,就是眼花撩亂的貪婪詐騙。
六、你覺得投資理財怎麼樣才算是合格?怎麼樣才是達到標準?
如果是股票型投資的,最好的對比標的就是大盤指數,依照不同市場、不同時間區段,長期大盤指數的年化報酬率有8~12%,所以個人操盤對比的績效,至少要有類似的表現,而且是要超過3~5%,廢話,你做那麼多功課,難道都不用薪水嗎?
同樣的道理,如果是房地產包租公的,最好的對比標的就是Reits,Reits的年化配息率通常是~3%,所以作為包租公的收租效果要有3%以上,並且還要額外加上自己的薪水,廢話,房東都不用處理的嗎?外包給代租、代管也是要費用啊。
然後淨值增加部分,單一房地產好比單一個股,相較於指數型的產品,波動比較大、風險比較高,運氣好漲幅超越平均,運氣不好漲幅低於平均,甚至會賠錢,指數型Reits長期來看幾乎都是上漲的,道理類似指數型ETF,如果是單一個股、單一房地產,跌價之後很容易長期躺平。
七、怎樣才算是有錢?怎樣才能退休?
最初期的目標當然是設定所得替代率,所得替代率的意義在於,你的被動收入對比你的薪資收入,一般來說勞工所得替代率大概在60%左右,但是變數還很大,因為萬能的政府隨時都可以修改,所以最好還是靠自己。
所以當所得替代率到了60%的時候,理論上你是可以達到政府的退休財務狀況了,剩下的工作時間都是自己多賺的,如果提早十年等於多賺到十年的生命。
所得替代率達到100%的時候,代表你幾乎不用出賣你的工作時間,就可以獲得接近的金錢收入,雖然不見得是衣食無憂,但是至少有某種程度的財務安全,至少可以反思人生的意義與目的,至少可以有機會嘗試不同選擇,或者將時間付出在你重視的事情上面,譬如小孩、家人、興趣...。
八、指數型ETF投資最大的缺點是本金要大,本金要靠工作薪資所得,有沒有其他加速方式?
理論上是沒有其他加速方式,即便每年執行資產配置、再平衡,每年效果也是有限,更何況這個本來就是應該要執行的,任何短期判斷漲跌、市場的操作,大多是徒勞無功的。
但是無奈之下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穫,因為這個來自於對金錢的看法不同,當你對於指數型ETF有信心之後,你會重新檢視你名下的所有資產,以及你所可以影響到的資產,往往可以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時候,逐步地擴大指數型ETF的比重,甚至是遇到天上掉下來的禮物、遇到意外之財的時候,你會知道可以改配置指數型ETF,會是更心安、更穩妥的選擇。
其他有想到再來補充
最後一點、這個投資理財方式,是否可以簡單地再複製、再驗證?
最小額度、最低限度的買進指數型ETF,長期持有超過五年以上,搭配股債資產配置、再平衡、再投入,退休之後,每年再依照股、債、現金比例,直接賣出指數型ETF換取生活所需的金錢。
上述這段話為何沒有明確的產品名稱?因為很多的指數型產品有類似的作用、效果接近,所以可以依照個人喜好執行,通常太過膠著這個問題的,其實是想問選擇哪個產品報酬率最高?這個就犯了我們指數型ETF派別的大忌,我們不是只追求單一產品、或是組合產品報酬率最高而已,交易的聖杯不僅僅局限於最佳報酬率。
這幾句話是我這幾年分享下來,不斷修正、精簡的做法,未來當然有可能在做微調,但是我相信這個做法,是很多人可以再複製、再驗證的。
所以我最後的問題也搭配我唯一的要求,請有參與過我的分享的朋友,務必在有信心之後,也大方的跟你周遭的親友分享。
也歡迎你仔細想想、找找答案、反覆思慮,可以分享給我你整個思慮過程,@我提問,我也可以公開回饋給你我的想法,這樣對彼此才是更有助益。
補充說明,以上所有的問答都沒有提到比特幣、區塊鏈,但是個人所有的投資思維都是來自於指數型ETF,個人也深信自己是受益於此正確的觀念養成,才能夠在比特幣領域獲利,如果沒有了指數型ETF的支持,我想我也會很早就在比特幣陣亡、掉隊了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