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是最好的學習

教是最好的學習,這個在2016年最後一次的分享過程中,體會很深。

我開始分享投資理財大概只有兩年的時間左右,台中的某國小是少數其中人數比較多的,大概有超過十位以上,平常分享的對象,大部分是三五位親朋好友,這兩年期間除了自己不斷學習、寫作之外,也上了一些課程增加我的說明技巧。

2015年第一次分享的時候,就有請每位參加的老師付費100元,結束後捐贈學校公益之用,2016年第二次分享,一樣每位參加分享會的老師付費100元,這次我再加碼同樣的金額,總共3000元捐贈學校愛心志工。

同樣類似的投資分享主題,但是第一次聽過之後,有幾位有確實執行,買入持有了0050,當然還有幾位是觀望的,並沒有任何動作,但是很高興他們都有再次參加第二次分享會,給了我很好的見證。

教學分享的過程中,我精簡了方法、明確了目標、知道了目的,同樣地幫助我更確實的執行。


  • 買進0050、長期持有七年,七年之後你自己才能親自驗證ETF的複利報酬。


一筆資金如果沒有辦法七年不動用,他根本不能算作投資的資金,所以不要誇大你的投資的資金,確保留下一筆錢,是可以七年不動用的,這樣你才來考慮怎麼投資。

這個方式也可以篩選掉大多數短視的人,所以我開宗就講,2016年0050的報酬率有15%左右,完全不用買賣就可以得到這樣的獲利報酬,但是在去年2015我並不知道是這樣的結果,所以明年2017同樣我也不知道是漲還是跌,漲的話恭喜你賺錢的,跌的話恭喜你已經出現高點,你可以繼續低點買進,將來上漲可以賺更多。


  • 預算不夠的,即便是一張0050也可以,因為重要的是複利百分比,重要的不是賺錢絕對值。


一張0050賺15%,一百張0050也是賺15%,所以不管你的資金多少,你同樣可以驗證ETF的複利效果,而且要你個人親自驗證才有效果,因為將來控管資金的還是你個人,將來我也不會告訴你何時買進、何時賣出,退休的時候要花多少錢在賣多少張就可以了。

再來每個人對於資金部位大小,是要慢慢習慣的,你從一張0050、五位數的資金開始投資,隨著時間過去,慢慢的你增加到六位數、七位數,同時你驗證了過去七年的平均複利報酬,你才會有信心、有膽量,甚至將來到了八位數、九位數、十位數,我們才能夠駕馭,今天突然給你一個八位數的資金,要你去投資,我想很多人是沒有辦法的,不是像某中國首富說的,先賺個一個億。


  • 盲從你的老師。如果你想驗證我說的對不對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遵照我說的做,然後拿出結果打我的臉。


完全的盲從、執行,如果你連一張0050、大概七萬台幣,都沒有辦法負擔,都對台灣完全沒有信心,你可以完全不用理我,因為如果0050長期跳水低迷,台灣大概也GG了。

很慶幸過去幾年台灣股市都算是再上漲、高點的階段,所以大家還很有興趣聽分享,但是同時也一再的提醒大家,從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,台灣股市都還是算在上漲的循環,未來很有可能進入下跌的循環,如果我們能夠經歷幾次循環,我們就更能夠驗證ETF的效果。

分享一段Linkedin的文章:Linkedin整體戰略就是這 3 個圓圈,第一個是用戶的增長、使用和活躍度,第二個是產生大量的數據,然後數據變現,進行業務變現和增長,再次促進用戶使用,產生數據、變現、使用、增長、數據變現。


我分享ETF投資理財概念,一直在意聽眾是否能夠理解ETF、是否能夠確實執行、是否能夠有正確的期待、是否能夠獲得良好的回報。

目的是要幫助他人。

真的光是能夠幫助他人,就能夠產生非常大的正能量,非常多的動力,而且從這個過程中學習到很多技巧,最後也回饋到自己。

最後分享給一同學習前進的朋友,這個過程中我也沒有把握要如何能夠知識變現,但是我大概知道要靠演講、開課、出書,來達成知識變現的可能性很低,或是平凡如果還需要很長的時間,所以我建議最好靠自己拿手的把戲變現比較快。

就是利用學習到的技能、知識,增進原本的工作能力,提高工作收入,再來是創造被動性收入,就像我舉例的ETF也是參考方式之一,如果是李笑來就是出版暢銷書,這樣少量的被動收入,可以讓我們稍微經濟壓迫感減低,可以提供我們較長時間來做下一次的轉換。

如果李笑來沒有出版"把時間當作朋友",每年固定版稅收入,很有可能比特幣中國首富就要換別人當了。

我如果沒有過去七年驗證ETF投資效果,也可能不敢持續投入這麼多資金,也可能沒有辦法跟大家分享這些經驗、概念。

但是我運氣很好,除了已經花好幾年驗證的效果,還有累積一點點的資金來投入,所以我靠自己的ETF報酬就可以支撐我的生活,不用靠雙B名車、不用靠豪宅來證明什麼,這個李笑來來也有講過,幾十年的生活經驗養成,其實沒有特別去做改變的話,並不會改變原本的消費習慣。

所以我自己其實已經不斷反覆踐行這個循環,知識、踐行、變現、增長,而且維持這個體系不斷運行,然後我還可以發現新元素再加入,譬如說我今年增加比特幣的項目。

最後我斗膽白話舉例,如果某高收入人士,譬如醫師想要跨界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之前,建議先積累足夠的資本,建立些被動收入(譬如指數型ETF),跨界之後才會比較有安全感,比較禁得起社會的質疑與考驗。當然也可以不要有安全水位,時時保持危機感、警戒心,可是這樣真的超累、超緊張的。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鄭正一老師殘扶險課程心得筆記三:殘扶險對於我的家人長輩有極大的幫助,相信 對你們也有

奇美博物館,來台南必看,動物廳導覽資料準備

給錢才是真愛,我如何評估付費課程?